艺术品鉴

独家_策划

  • 分析固废材料在漆饰品中的应用——以《凰》系列为例

    徐佳丽;应枝;

    <正>从古至今,漆艺作为一门精湛的艺术形式,常使用在日用产品设计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期漆艺术的出现,到明清时期的繁盛至后期被边缘化的过程中,漆饰品从未被“布衣化”过。即便不是处于封建社会,漆饰品也依旧是艺术文化领域内的奢侈品。笔者意图将漆艺与固废果核材料相融合,复兴漆艺饰品美学。通过构建可持续漆艺时尚饰品体系,使漆艺美实现平民化、广泛化,在展现环保材料带给艺术作品新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呼吁社会各界的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2024年2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4K]
  • 白话与呢喃:中国视角下陶瓷雕塑中的痕迹叙事分析

    张时飞;

    <正>基于中国视角,本文深入探讨了陶瓷雕塑中痕迹的叙事能力。文章重点分析了这种艺术形式如何通过物理和文化痕迹来传达复杂的故事和情感,展示其如何记录和表达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并提出了关于艺术与叙事之间关系的新的理解方式。文章总体分四部分,首先介绍了陶瓷雕塑在传统和现代艺术中的叙事功能的拓展。在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描述了陶瓷工艺中物理痕迹的形成及其情感表达和文化痕迹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再诠释。最后,文章讨论了怎样通过对陶瓷雕塑中痕迹的再语境化赋予其新的叙事功能。

    2024年2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伊斯兰玻璃对我国本土玻璃生产的影响

    宋佳骜;

    <正>玻璃这一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材料,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数千年前。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制品是在约公元前2500年的两河流域诞生的,是人类文明悠久历程的重要见证。随着历史的蜿蜒前行,尤其是西方各大帝国的辉煌崛起,玻璃制作也历经了罗马玻璃、萨珊玻璃、伊斯兰玻璃等数个璀璨的发展阶段。这些精湛绝伦的玻璃艺术品,作为古代西域贸易中的瑰宝,经由陆海丝绸之路的桥梁,跨越千山万水,传入东方的中国。尽管它们并非当时的主要交易商品,却深刻影响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在古丝绸之路上,曾有大量伊斯兰玻璃器皿作为商品、贡品传入中国,在玻璃生产技术与玻璃制品工艺生产美学方面对我国的玻璃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4年2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人物_发现

  • 浅析肖邦《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Op22技术难点

    周莉;

    <正>本文通过“钢琴诗人”肖邦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Op22一曲,介绍了肖邦的生平简介、创作背景及成就。就曲目中常见的几种技术难点做分析:提出对于弹好肖邦作品的建议,希望通过分析,能对大家起到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肖邦、喜欢他的作品。“钢琴诗人”肖邦,被无数晶莹耀眼的钢琴珠玉点缀,使他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对音乐的执着与坚守,他高贵的气质与旷世的才华,弥足浪漫了整个后世。在他的创作中,具有强烈且深刻的民族精神。

    2024年2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浪漫的独白——论舒曼三首单簧管浪漫曲

    朱毅;

    <正>源于18世纪末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运动,其产生背景可追溯到启蒙运动后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强调情感、个性和自然的价值,从而催生了浪漫主义思潮。她不仅影响了文学艺术,还对哲学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在19世纪的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氛围。作为浪漫主义前期德国最著名的作曲家,舒曼在创作中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大量的艺术作品寄托了对浪漫主义思想的追求。三首单簧管浪漫曲是其创作理念的集中表现,单簧管独具的柔美音色、委婉的演奏方式催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通过旋律线条的流动和和声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动感。作品中对情感的刻画更是细腻入微,音乐中充满了对爱情、友谊、孤独、希望等各种情感的表达。这种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关注和描绘,使这三首浪漫曲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单簧管演奏的精品。

    2024年2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博览_传承

  • 国画视域下民间剪纸的语言表达

    吉文婷;

    <正>本文探讨了在国画视域下传统艺术形式民间剪纸的语言表达。首先,指出近年来民间剪纸与国画在艺术创作中的融合日益增多,但仍存在理论研究较为有限的问题。其次,从思维观念、视觉符号和意象色彩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民间剪纸与国画之间的联系。最后,具体探讨了民间剪纸在国画绘画中的应用,揭示了国画视域下民间剪纸与国画绘画艺术创作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与互动,为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4年2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 传统文化的当代化探索——川南苗族古歌的合唱创编

    孙辉;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保护、“两创”方针等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语境下,对川南地区苗族古歌于社会语境中对其“活态性”进行考察分析,发现苗族古歌目前的传承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守正创新”,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具有重要性意义。通过田野调查,对苗族古歌传承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作为苗族文化的载体,苗族古歌在现当代的发展中却不尽人意,虽然在唱词、唱腔上保留了很多原始古歌的韵味,但是,传播面较窄,传承深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自信力。苗族古歌要走出“博物馆式”传承的困境,就要贴近现当代人的审美特点。运用当代人更容易接受的传播形式,更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创编出更具现代特色的、带有苗族古歌特点的新形式,才能让古歌产生新韵律,真正“活”在现代人的耳中、眼中、心中。

    2024年2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 海丝戏曲文化的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例

    王宇彤;

    <正>一、引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2020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够激发中华文化新的发展潜力。希望借助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

    2024年21期 28-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网络信息时代推动冀东民歌进校园的策略研究

    杨柳青;阮津粤;

    <正>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冀东民歌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分析冀东民歌在校园传播中面临的挑战,如教育方式陈旧、学生兴趣缺失、教学资源匮乏、宣传方式单一以及互动交流受限等问题,本文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为冀东民歌进校园带来的新机遇。进而提出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开展线上民歌活动、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创新网络宣传手段以及创立线上交流社区等具体策略,以期促进冀东民歌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4年21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鲁南鼓吹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张晓;

    <正>传统民族音乐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发展,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传承与发展价值观。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对鲁南鼓吹乐的历史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鲁南鼓吹乐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分析鲁南鼓吹乐的传承策略和发展策略,期望可以让鲁南鼓吹乐进入到持续发展的状态。传统民乐的发展,是现代社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此要能够正确研判对应传统民乐的特点,思考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共存之道,由此保证传统民乐发展能够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024年21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陕北剪纸风俗——以榆林剪纸为例

    柴宇凡;

    <正>陕北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主要通过剪刀与刻刀在纸张上精雕细琢出各式图案,不仅点缀日常生活,亦是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演变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深厚的群众根基遍布全国,与各类民俗活动深度融合,而陕北剪纸的辐射力尤为显著。这种艺术承载的视觉意象与造型模板,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反映了历朝历代民众的社会认知、审美取向及所处时代的多元化社会价值。为了拓宽陕北剪纸文化的传播边界,我们创新性地将之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旨在让更广泛的群体深入了解这一文化瑰宝,超越纯粹的视觉享受,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与互动。

    2024年21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戏曲中的传统文化意蕴逻辑研究

    周莹;

    <正>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戏曲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双重挑战,承担着吸引年轻观众,活跃戏曲文化生命力的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戏曲中的传统文化意蕴逻辑,来增强戏曲艺术的魅力,从而解决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戏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内在逻辑关系,重点聚焦于戏曲文本、表演艺术以及舞台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戏曲艺术独特的文化意蕴逻辑。

    2024年2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新时代桂剧与广西本土文化分析

    阳雪香;

    <正>桂剧是广西土生土长的剧种之一,长期以来浸润着八桂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承载着广西特有的风俗民情和生活习惯,凝结着广西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进入新时代后,桂剧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鲜明的民族个性,另一方面又要向外探寻更加广阔的题材空间,让桂剧的舞台表达呈现出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真正实现创新发展。本文立足于新时代戏剧的发展需求,探讨广西本土文化对桂剧创新发展的影响,探讨壮乡美丽的山水、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在桂剧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以供参考。

    2024年21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博览_艺苑

  •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流行色的运用

    王胜楠;

    <正>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具有较为广泛的视觉传达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的品质也有一定的转变,流行色的运用也在一些设计中体现出来。对于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流行色,具有传递感情、营造氛围的作用,流行色合理的运用,通过设计的表述,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加书籍的文化内涵。本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流行色的运用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书籍装帧中流行色的主要效用,以流行色为切入点,论述了如何在现代书籍装帧中有效发挥流行色的作用,增强书籍整体的表现力。

    2024年21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 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研究

    孙健康;顾清嘉;

    <正>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穿着标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世界环境形势逐渐严峻,绿色环保理念也在每一个人心中生根发芽,人人都已经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基于当今的生态时代,服装设计产业也在慢慢向绿色行业靠拢,将绿色生态理念渗透到服装设计中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服装设计中要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产过程中的生态问题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保护大自然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服装生态时代的必要产物,更加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局面。文中通过对当前绿色服装设计现状的分析,并举例说明生态时代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的优势,从设计理念、选材、生产过程等方面研究,分析在这些过程中是否符合当今时代的生态理念,在保护环境下发展绿色服装设计,对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2024年21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 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人口老龄化的设计探究

    陈亚楠;

    <正>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的现象。根据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可称为“老龄化社会”;若达到14%时,则被称为“老龄社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已达2.64亿,占比达到18.7%,这一比例预计在未来将继续上升。

    2024年21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博览_艺论

  • 设计人类学视域下老龄化产品设计研究

    温芳;

    <正>设计人类学诞生于人类学自我审视与设计产业高效发展之下,学科的构建怀揣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随着我国设计产业的高效运转,量化手段与实用主义考量占据产品设计行业的上风,难免导致设计中人文关怀有所缺乏,特别是以高龄者等特殊群体为对象的设计时,用户真实的需求总是难以洞察。因此将人类学方法介入产品设计研究中,是将“人的行为,文化或社会等”生成过程之本身提到一个重要审视层面,形成由“结果”设计转为“过程”设计的内在变化,这既是对设计中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吁,更是为特殊人群而设计的实践反思。另外,以设计人类学视角出发对老龄化产品设计进行方法论研究,旨在丰富设计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和对当下老龄化设计实践提供方向性指导。

    2024年21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 DBL模式下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入产品设计课程的探索与执行

    刘畅;秦悦;李慧;

    <正>传统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其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案例分析为基础,但已难以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保持同步。为打破这一局限,本文提出将DBL(Design-Based Learning,基于设计的学习)教学模式引入现代化的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中,该模式注重迭代设计与开发,与产品设计课程目标一致。文章首先构建了DBL模式下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模型,随后实施“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入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训练,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全面又系统,且充满实践性的学习环境。最后,鼓励学生以项目成果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锤炼技能的宝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助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自信。

    2024年21期 69-7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6K]

非常_观察

  • 山西古建筑数字艺术化策略研究

    张曦予;

    <正>山西省的古建筑资源十分丰富,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也是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的宝地,但是现在它面临人为和自然的双重威胁。本文通过对山西古建筑概念的解读,数字技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对数字艺术化的理解,从新的角度来呈现古建筑的魅力,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数字艺术化策略,为古建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24年21期 72-7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多元设计表达形式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的转译应用研究

    夏伟;

    <正>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多元设计表达形式的转译与应用成为提升设计质量与创新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探讨多元设计表达形式转译方法及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案例研究,分析了数字虚拟技术、多感官体验、隐性叙事等多样性设计表达形式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研究发现,多元设计表达形式不仅能够丰富设计师的表达手段,还能提高设计沟通效率,提高设计的视觉呈现,提升社会参与度以及公众体验。因此,本文基于对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表达形式现状的系统研究,总结多元设计表达策略,最终构建出一套有效的多元设计表达形式转译机制。以期为未来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及推动景观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4年2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 近现代岭南地区室内设计与建筑风格关系研究

    夏沛杰;

    <正>一、近现代岭南地区室内设计发展概况岭南地区地大物博,以广东省为主,还包含广西、海南等部分地区。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相对发达且开放的地区。就室内设计而言,当地的室内设计发展也是较为超前和先进的。与此同时,其室内设计元素西方元素和中西结合的程度较高,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与建筑风格样式的西化和中西交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近现代岭南地区家装室内设计概况

    2024年21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8K]

专题_聚焦

  • 基于《扇舞丹青》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表现力

    杜英维;

    <正>中国古典舞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形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舞蹈艺术。“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审美的核心内容,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审美的取向。中国古典舞“身韵”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和强有力的表现力,古典舞造型、舞姿因为其多变的特点而形成独特的魅力,也使中国古典舞这块艺术瑰宝,绽放独特的风采,在我国舞蹈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入手,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典型动作特点及其艺术表现力两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在遵循“身韵”本身运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作品《扇舞丹青》,具体分析古典舞作品中“身韵”的表现力特征。

    2024年21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1K]
  • 羌族风格广场健身舞的社会功能与价值研究

    蔡静钰;

    <正>羌族风格广场健身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不仅深受羌族人民的喜爱,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羌族风格广场健身舞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以期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一、引言羌族风格广场健身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展现了羌族人民热情奔放、勇敢坚韧的民族性格。

    2024年21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基于舞蹈产业需求的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实践课改革探索

    谭珊;

    <正>在舞蹈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了高校舞蹈表演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面对当前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同质化等核心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策略。包括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以适应舞蹈产业的快速发展;丰富并多样化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培养多元化人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优化与提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推动舞蹈表演专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增强高校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助力舞蹈表演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舞蹈产业的繁荣,为舞蹈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4年2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舞蹈作品创编中动作元素的“和”与“合”

    侯雪妍;

    <正>舞蹈作品创作者常选用舞蹈动作元素融合的方法来实现作品表达。这种创作方式可以弥补表达局限、丰富舞台效果、辅助角色塑造、推进剧情发展、更可以在舞台上形成舞蹈动作元素的可视性对话,形成多风格动作元素的艺术编织与情感交响。但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成功的,失败的融合多是由于动作元素的“和”之不足,“合”而不满,因此探讨动作元素融合的方法和其使用规律,在“和”中达到“合”的效果,对于作品中动作元素的融合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2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 角色代入在舞蹈编创中的功能与实施策略研究

    吴昊;

    <正>角色代入是舞蹈编创中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具有丰富舞蹈内涵、塑造舞蹈形象、提升表演质量等功能。编导在舞蹈编创中实施角色代入,可以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极佳的舞蹈作品,可以增强舞者的表演能力。对于此,编导应该了解角色代入在舞蹈编创中的功能作用,分析疏漏角色代入的不良后果,再根据角色代入的优势发挥加强角色代入的实施应用。扎实舞者的基本功,稳定舞者的心理素质,组织舞台实践,促使舞者借助角色代入完美表现舞蹈作品。

    2024年21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品鉴_物志

  • 分析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读者日常到馆情况及对应读者服务策略——以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为例

    卢树;

    <正>为了更好地满足海淀北部青少年儿童读者的借阅服务需求,以海淀区图书馆(北馆)为例,对图书馆少儿阅览室读者日常到馆情况进行浅析,根据读者到馆量情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少儿阅览室读者服务策略做一些简要的分享,希望能以此帮助有相似情况的图书馆完善读者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2022年4月23日,国家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2024年21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4K]
  • 运用临时展览打造文化品牌的探索实践——以南京市博物馆为例

    朱逸霏;

    <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是博物馆给社会提供的核心公共产品,南京市博物馆从自身定位出发不断提升理念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探索博物馆的文化品牌打造与价值引领,迎合观众与影响观众之间的平衡,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对品牌是这样定义的:品牌是一个名称、术语、符号、标识、设计,或是所有这些组合向受众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2024年21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品鉴_丹青

  • 户县农民画文创产品创意策略研究

    马骏;

    <正>随着西安旅游业的发展,陕西地区许多地域性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以民间艺术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展开文创产品设计成为陕西旅游产品市场备受瞩目的发展方向。而户县农民画在陕西地区民间艺术领域占领着重要地位,是我国西北地区民间美术的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体现了浓厚的西北色彩,展现了陕西地区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本文通过对户县农民画文创产品现状分析,寻找户县农民画文创产品的设计特点,以及寻找户县农民画现有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问题提出户县农民画文创产品的创意策略。希望能够通过分析研究为户县农民画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2024年21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品鉴_媒介

  • 基于人工智能的非遗文化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模式研究

    富瑛楠;

    <正>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非遗文化短视频生产和传播而言,是社会非常关注的话题,传统传播方式存在一定限制,而且缺乏新颖性,也未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所以必须立足时代发展特色,将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整合应用进来,构建全新生产和传播模式,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2024年2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电影史传授的创新路径:跨学科融合

    万丽娅;

    <正>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涵盖了多个领域,需要研究跨学科融合方式并进行多维度解读。当前电影史教学面临学科交叉不足、教学方法局限、教学趣味性不够等问题,因此须突破传统框架,引入跨学科理论,从美术、文学、社会和技术视角构建新的框架。为优化电影史教学,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师资合作、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建立多元评估方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并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电影艺术,从而培养具有全面素养的电影人才。

    2024年21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 数智时代下AI艺术创作赋能广告摄影的路径探析

    丁芳;

    <正>AI绘图工具辅助广告摄影的造型、“真实性”、风格化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提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利弊——虚拟元素满足了创作的天马行空、加快了创作进度、提高了创作效率、缩减了创作经费,此为利;相关行业监管机制规范化缺失、AI产品难以把控、“指令生成”过程中对图像真实性的展现依然不足,此为弊。最后,结合商业广告摄影案例,探讨数智驱动下,以“指令生成”为载体的数字图像与广告摄影之间的合作可能性。

    2024年21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虚拟数字人技术在陕西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吴凡;戴炜;

    <正>虚拟数字人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工具,正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本文旨在探讨虚拟数字人技术在陕西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在文化导览、虚拟演出、文化IP塑造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评估其对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增强观众互动体验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虚拟数字人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吸引更多年轻受众,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同时,本文也指出了技术实施中的挑战与解决策略,为未来虚拟数字人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4年21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与突破

    王欣;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已正式步入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而人工智能技术更是新一轮技术改革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通过将所需事物公式化处理,以求出最优解。而在艺术创作领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向更趋向人类感性思维的方向发展,其所创作出的作品也逐渐完成了去数字化倾向。基于此,本文就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造中的应用与突破展开分析。

    2024年21期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实体交互艺术媒介视阈下物理互动设计优化路径研究

    许洋洋;

    <正>实体交互媒介作为数字艺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方向,专注于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互动。它探索了如何通过物理对象和环境来表现和操作数字信息,以人—机多感官多维度交互新范式研究为导向,旨在使数据更具可触性和可访问性,增强用户体验和参与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物理互动设计》是一门基于实体交互媒介研究所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本文旨在阐述该课程设置的背景与目的,分析其对学生未来就业导向的影响。通过研究该课程如何有利于数字艺术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本文还将重点探讨在当前数智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优化路径。

    2024年21期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 中国当代景观摄影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唐寅;

    <正>结合了风光、纪实与观念摄影特征的中国景观摄影,是当代中国摄影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依然热度不减。然而“景观”的含义在使用中被压缩和曲解,造成中国当代景观总是在固定的范式下创作。本文从景观摄影的发展脉络出发,对景观摄影的困境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突破的方法和路径。一、何为景观摄影“景观摄影”在今天的中国摄影界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明确的风格流派,它区别于传统的风光摄影,往往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情感视角,去记录人对自然的改变。然而“景观摄影”这一概念在学界至今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定义,创作者对景观摄影的认知往往也较为片面。

    2024年21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品鉴_音韵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和谐之美”

    李莉;

    <正>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和谐之美”的思想基础为出发点,深入探讨了其在音乐中的具体表现,并揭示了这一美学观念在文化、艺术、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旨在使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谐之美”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一、引言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之美”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的桥梁,在丰富人们审美体验的同时,还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社会的理解。因此,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和谐之美”,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研究,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一次深刻剖析。

    2024年21期 143-145+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文化融合视域下声乐文化传播路径

    段潇然;

    <正>本文在文化融合的视域下,深入探讨了声乐文化传播的路径,文章首先定义了声乐文化的概念,强调了其多元性及价值。接着,分别分析了文化融合给声乐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推进内容创新、促进渠道拓展、加强受众培养、强化国际合作四方面详细探讨了声乐文化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传播路径。通过分析,文章旨在促进声乐文化多元发展的同时,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融。

    2024年21期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以“合”为美,音韵和谐——合唱艺术的审美分析

    王个松;

    <正>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集体表演形式,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在合唱表演中,多个声部的和谐共鸣,声音的层次感和交织感,以及合唱团队的整体表现力,都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审美享受。它的演绎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表演,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示和传播。只有通过深入的审美判断,合唱团队才能真正做到将音乐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本文立足于合唱艺术的审美分析,考察合唱艺术的美学要素,着重阐述了合唱音乐的和声美与和谐美,合唱表演的形式美和体态美,合唱形式的时代美和意境美等,旨在传达合唱音乐的美妙和力量,享受集体和谐共鸣的乐趣。

    2024年21期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 普通高校西洋管乐团训练方法探析

    钟中;

    <正>西洋管乐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艺术风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普通高校管乐团组建现状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从团员招募、训练形式、训练方法、团队管理四个方面提出训练策略和方法创新。西洋管乐艺术以其雄壮华丽的乐器、丰富多彩的曲目,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高校西洋管乐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引领校园文化艺术潮流、提升学校艺术品位、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24年21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琵琶传授改革分析

    贺娟;

    <正>在音乐教育领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学的重要目标,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之一,其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琵琶教学的改革,不仅需要关注演奏技巧的提升,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应加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会弹奏琵琶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旨在探讨琵琶教学如何融入核心素养培养,从而推动音乐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2024年21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C大调前奏曲》民族化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巧诠释

    刘泉君;

    <正>一、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的技法特征(一)民族调式的运用中国钢琴作品之所以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旋律是以五音调式为基础创造出来的。黄安伦《C大调前奏曲》中的旋律就是通过五声调式编写的。各地区的音乐创作也会融入自己当地的民族特征,同时,调式和调性的写作也经常出现转变。在原来的调式中,增加了一些偏音和装饰音,还有同主音的转调和离调。中国钢琴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气息,原因是其作曲旋律多是以民族调式为主。

    2024年21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跨文化声乐艺术交流与融合

    陈娟;

    <正>通过跨文化声乐艺术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丰富艺术表达形式,并推动全球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然而,跨文化声乐艺术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声乐文化同化风险、艺术风格冲突、语言障碍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建议保护本土声乐文化、多样化艺术合作、推广多语言声乐培训,以便更好地推动跨文化声乐艺术融合,从而促进全球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

    2024年21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视唱练耳数字化建设的运用

    任安琪;

    <正>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作为基础课程,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存在一部分问题,如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等。因此,在多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当务之急便是视唱练耳数字化教材的运用。本文将聚焦于视唱练耳这一音乐基础学科,深入探讨了视唱练耳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与运用。通过分析其优势、建设策略、运用方法以及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成功运用数字化教材的实际案例,为视唱练耳教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024年21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社区_争鸣

  • 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杨晓春;

    <正>文旅融合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出推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数字化转型、构建完善的文旅融合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利用自媒体传播文化艺术活动、重视文化艺术与旅游人才培养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实践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提高文旅融合水平,实现“以文兴旅以旅彰文”,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创新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21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音乐美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李丹;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认同和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更是情感交流、心灵共鸣的重要桥梁。因此,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探讨音乐美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1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4K]
  • 书院制度下公共艺术模式分析

    唐雪;

    <正>书院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创造性的高校教育和管理模式,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与模式变革的新方向,2019年与2021年教育部多次提出支持和引导高校建立、探索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各层次高校对书院制改革做出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质性的尝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当前形势下,书院制模式尚未形成高度的共识和共同的规范,更未形成系统性的通识教育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的公共艺术教育则更是如此。这些还未能从传统的大学体制中改变,公共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学院与学校的层面上,不能很好地适应书院制所带来的美育教育新形势。因此,本文将从中国高校书院制模式发展现状探究书院制在我国推行的成果与阻力;并研究公共艺术教育在书院开展实施的优势以及在书院制模式下开设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与可行性。

    2024年21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宁夏地区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政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探究

    武嘉文;陈梦丽;

    <正>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市场对于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这直接驱动了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在专业教学上的深刻变革。本文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角度出发,对宁夏地区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部分环境设计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思路及措施。环境设计专业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职业化、服务于社会需求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是教学研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看,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024年21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 流行发声在艺术高校流行演唱中的研究

    屠锦英;

    <正>从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诞生之后,音乐人们就在中国流行音乐断代的发展中不断地探索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内地、香港与台湾的音乐界先后出现了对当代最有市场化、商业化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的探索,并涌现出了许多非常著名的音乐人、词曲作者及歌星,流行歌曲更是成为年轻人的喜好。在学习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与之密不可分的流行发声理论与训练,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并呈现了新的发声方法,以及节奏、即兴、原创、多元等专业性的发展。笔者在文中对流行演唱发声的理论、训练与运用加以论述,并找出其“不良病症”,为更进一步进行艺术院校流行发声的研究夯实基础,为艺术高校流行演唱、教学的提高寻找新的路径。

    2024年21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艺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田佳欣;

    <正>艺术发展离不开艺术创新,艺术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等,其对于推动艺术发展,拓宽艺术表达边界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艺术创新的理念以及艺术创新的原则,发现实现艺术创新可以通过深入体验生活发掘灵感,利用跨时空的思维开阔创作思路,借助技术融合为作品注入新鲜元素,以及运用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手法来表达。综合运用以上措施不仅能为艺术作品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还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提升艺术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助力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21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共筑艺平台,汇聚艺生态

    <正>《艺术品鉴》“艺术星级会俱乐部”隆重推出“艺术星级会俱乐部”立足于《艺术品鉴》十年行业学术背景,“品鉴书苑”的国内外顶尖导师资源,以提高大众审美鉴赏能力为切口,服务行业内艺术机构、从业者、大众群体和艺术行业相匹配的企业机构,致力构建行业内各界交流、推广、研究、鉴赏、学习于一体的专业会员制服务组织。“艺术星级会俱乐部”提供全方位顾问式服务,打造全国艺术行业多元化宣传推广大平台。

    2024年2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征稿函

    <正>《艺术品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艺术类、文艺人文类、艺术品类大型文化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406,国内统一刊号:CN61-1485/J,邮发代码:52-215。特别说明:1.可刊登彩版作品(画作、音乐、文物、名人简介、作品选登)2.封面、封底、封三均可刊登作品以及广告宣传。3.板块:独家|策划、聚集|甄选、人物|大师、大家|深度、大家|视点、博览|传承、博览|艺苑、博览|艺论、非常|观察、非常|业界、专题|鉴赏、专题|品评、专题|聚焦、品鉴|物志、品鉴|笔墨、品鉴|丹青、品鉴|媒介、品鉴|音韵、社区|争鸣等。4.收稿范围:文艺、文物、博物馆、美术、音乐、舞蹈、工艺品、书画作品。

    2024年21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归牧》

    老彼得·勃鲁盖尔;

    <正>~~

    2024年21期 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