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玲;
<正>工艺文化是城市发展进程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之一,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重要门户,通过系统梳理福州工艺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技艺手段,提出运用工艺文化和数字技术手段、城市品牌、社区参与相结合的手段,活化利用工艺文化在福州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提升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激发城市活力。
2024年2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 王璇;
<正>本研究旨在提取与分析蒙古族出行工具中的色彩比例及其特征,以便为蒙古族出行设计的配色提供指导,并准确传达蒙古族出行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从历史文化角度探究蒙古族尚色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图片进行科学的色彩提取,揭示蒙古族出行中的色彩应用倾向和色彩特征,为蒙古族出行文化设计实践提供配色方案。结果表明,利用色彩聚类技术的色彩量化分析,能够提高设计师的配色效率,为传统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开拓了新路径。
2024年2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 郭婧;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岭南古村落的更新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广州腊圃村为例,探讨如何将元宇宙、沉浸式体验和数字文旅等创新理念融入艺术地图的更新设计中,推动实现古村落的文旅振兴。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更新设计策略,旨在为岭南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年24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刘兀;
<正>在戏剧表演中,人物的造型对于塑造角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戏剧首饰是人物造型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京剧中旦角的头面装饰性极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探究和关注,本文通过戏剧首饰的发展演变过程来对旦角的头面进行分析,并根据戏剧首饰的形式美、色彩及其材质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2024年24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王婕;
<正>川剧元素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给传统声乐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其特有的声腔技巧、念白处理和表演艺术为声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方法,比如“高腔”和“低腔”发声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发声稳定性和表现力、增强声音控制能力,念白与唱腔的结合促进了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性,让演唱更具戏剧性和生动性。通过诸如《花开盛世》中的应用这类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展示了其对学生发声技巧和情感表现的积极影响,这些创新应用不但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水平,还丰富了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声乐教育的发展。
2024年24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 邵露瑶;吴雨蒙;
<正>非遗音乐,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1989年联合国的文件规定,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是指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嫁令阔作为黑龙江省具有代表力的非遗音乐,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在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之下,非遗音乐的传播与创作在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需要深刻思考我国非遗音乐在当下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路径,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4年24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 李秋仪;
<正>植物染是湛江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雷州半岛地区特有的植物染织工艺与雷州葛布制造工艺造就了海边城市服饰文化。在乡村振兴赋能的背景下,湛江的植物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湛江植物染为例,分析湛江植物染的历史、技艺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在赋能IP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文创设计的发展思路及策略,以期为植物染在文创设计及活动应用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2024年24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