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朝辉;
<正>魏晋时期,国家动荡,士人阶层逐渐兴起,他们崇尚个性、追求自由,常通过饮酒、吟诗、清谈、雅游、集会等活动,以求超脱世俗。他们不再束缚于传统的礼教束缚,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豁达与个性化的自我生活。在魏晋士人眼中,真正的风流不是表面的奢侈享受,而是高雅的品位和独立的精神世界。这种境界常被称为“率性而为”或“自然之性”。
2024年3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8K] - 杨典昫;
<正>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型期,经历频繁的政权更迭与社会动荡,也因此激发了思想与文化的蓬勃发展。在政治上,掌握社会的主导权的士族阶层,也推动了文学、艺术及哲学的繁荣。此时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汉代的统治地位,玄学、道家及佛教等思想在这一时期兴盛,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哲学和精神资源。
2024年31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1K] - 赵晨雨;
<正>魏晋时期政权林立,更迭频繁。虽然延续汉代以来的政治文化传统,但在常年战争与政局动荡里,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对民众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从而影响当时社会的思想与文化。而绘画作为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时代的缩影。在思想文化上,一方面儒家思想依然是整个社会的思想核心,儒家的伦理纲常依旧是社会较为主流的思想依归;另一方面,部分民众对于朝廷统治的失望,转而寄托于各种宗教,一些士大夫也不满礼教的虚伪,崇尚自然,向往山水田园生活而隐遁山林。整体社会环境与思想文化展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
2024年31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1K] - 刘畅;
<正>一、六朝名士的精神世界1.名士精神的核心特质:清高、隐逸与现实矛盾乱世之下,魏晋名士亲眼所见社会的腐朽黑暗与生命的脆弱短暂,现实矛盾成为名士精神萌生的土壤,一些魏晋名士为逃避政治斗争纵情于自然山水,谈玄析理,这甚至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士大夫阶层整天地清谈佛老,把这看作一件风雅事。他们认为尘世是腐浊,‘出世’才是‘清高’。出世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清谈佛老,另一条是‘纵情山水’。”~(1)一股浓厚的“出世”思想应运而生,士人们远离俗尘浊世,向往超凡拔俗的隐逸生活。这种清高首先体现在超越俗欲,蔑视权贵,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2024年31期 3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5K] - 李瑞瑀;
<正>六朝开文学艺术自觉之蒙,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文化井喷期。六朝也是书法自觉与审美觉醒的时代,此时的书法及其理论正走向自觉与独立,故书法文化的崛起正在此时。自清梁巘评断晋至元明各朝的书风要旨后,言魏晋及六朝书法则必释之以“韵”,对此说进行必要的考辨,则晋韵说所隐含的书法审美独立思想可以自明。同时,六朝的书论品评亦彰示着书法文化的渐趋独立,此时的书论逐渐成为具有独立品评性质的艺术理论,摆脱了在政治与文学、字学之下的附庸地位。同时,书家作论,亦显示出书写主体已具备主观的、独立的审美意识。
2024年31期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6K] - 龙淼淼;
<正>“六朝”有注重时间性和地域性的两种理解。前者泛指魏晋南北朝;后者又被称作南六朝,专指定都建康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南六朝虽是偏安王朝,但在中国传统文化承续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文明不仅影响北朝文化,还促成隋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六朝文明具体可视、可感的视觉表达形式,主要集中在绘画、墓葬、宗教、建筑及工艺美术等方面,国内外有关六朝时期绘画的研究甚多,本文不加赘述,而是从墓葬、宗教以及工艺美术三个主要领域展开对六朝文明的视觉表达讨论。
2024年31期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