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

博览_图闻

  • 拍卖︱莫奈水蓝色睡莲4.75亿成交

    <正>11月18日,克劳德·莫奈创作于20世纪10年代的作品《睡莲1914-17》在纽约苏富比落锤,最终成交价65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4.75亿元)。这幅《睡莲》以宝石紫和甜美蓝为主色调,辅以白、粉、黄等睡莲色彩,展现了莫奈捕捉瞬息万变的光线的高超技艺。《睡莲》是其特定系列的先驱,以精致背景和树木倒影为特色,利用池塘模糊真实与反射的界限,呈现现代风格。作品的近距离裁剪和绘画效果,标志着莫奈对抽象主义的早期尝试,为三十年后的抽象表现主义者提供了风格指引,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发展。

    2024年34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拍卖︱唐英巨作三元转旋瓶4260万港币成交

    <正>11月26日,一件清乾隆御制洋彩粉青地描金内狩猎图三元转旋瓶在香港苏富比以4260万港币成交。此瓶是督陶官唐英献给乾隆的告别巨作。唐英生于1682年,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制造的瓷器称“唐窑”,是中国历朝瓷器工艺的颠峰。为了迎合乾隆皇帝对于机械装置与文玩的喜爱,唐英费尽心思设计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烧造瓶身可动的镂空转旋瓶。此件“三元转旋瓶”完成于乾隆十九年,完成后送到热河行宫,设计目的是颂扬清朝射猎建国的传统,也是唐英卸任前告别作。

    2024年3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 拍卖︱常玉裸女图4280万港币成交

    <正>11月25日,一幅常玉的作品《曲膝仰卧裸女Ⅱ》在香港富艺斯以4280万港币高价成交。这幅画作由法国医师爱德华珍藏40年之久。爱德华在常玉未成名前即开始收藏其作品,眼光独到。此前,他收藏的《五裸女》也曾以逾3亿港元成交,创下常玉拍卖纪录。此次《曲膝仰卧裸女Ⅱ》的成功拍出,再次证明了常玉作品的珍贵和收藏价值。

    2024年34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 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

    <正>十七、十八世纪,紫禁城和凡尔赛宫分别是中法两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中心。两座宫殿虽距离遥远,却对彼此充满好奇。在两国宫廷的主导下,以穿梭往来的法国传教士为桥梁,中法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12月18日,“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别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以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展览展出来自两大世界遗产——故宫及凡尔赛宫近150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9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及凡尔赛宫顶尖收藏,呈现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八世纪百多年间,中法宫廷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互相仰慕、启发及交流的历史,以及两国之间源远流长的珍贵友谊。

    2024年3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博览_面孔

  • 张宗宪:中国拍卖界“1号先生”逝世

    本刊综合;

    <正>2024年11月30日,中国著名收藏家张宗宪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熟悉拍卖和收藏行业的人士可以说对“罗伯特·张”无人不知,他是教父一般的存在。张宗宪本名张永元,字宗宪,以字行。江苏苏州人,出生于上海。张氏为苏州望族,祖父张揖如为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原为上海聚珍斋古玩、珠宝商老板。1948年他为躲避战乱赴香港经营服装。

    2024年34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李可染先生逝世三十五周年

    <正>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斋号师牛堂,江苏徐州人,中国当代画家。以创作山水画、动物画为主,尤其喜爱画牛。13岁便从师当地画家钱食芝学习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画法。16岁时,李可染入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其后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部,学习西方油画,师从院长林风眠和法国画家安德烈·克劳多(André Claudot)。

    2024年34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4K]

博览_数字

  • 4518万人民币 史上“最贵香蕉”

    本刊综合;

    <正>“对我来说,《喜剧演员》不是笑话,而是对我们珍视的东西的真诚评论和反思。在艺术博览会上,速度和商业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我是这样看待它的:如果我必须参加博览会,我可以像其他人卖画一样卖一根香蕉。我可以在体制内玩,但要遵守我的规则。”——莫瑞吉奥·卡特兰纽约当地时间11月20日晚(北京时间11月21日),苏富比纽约的“NOW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莫瑞吉奥·卡特兰用香蕉及胶带创作的作品《Comedian》(喜剧演员)现场经过32次叫价,以520万美元落槌,含佣金624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518万元,超出估价420%。买家为来自中国的知名90后富豪、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

    2024年3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5.4亿人民币 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中国书画总成交额

    <正>近日,中国嘉德2024秋季拍卖会落下帷幕,中国书画板块总成交5.4亿元,总成交率88%。新设重要专场“千寻——重要私人珍藏近现代绘画珍品”及多个精心策划的专题百分百成交,显示出藏家群体对于文化艺术自身价值的关注、认可、发掘渐趋深入,市场潜力向好。书画成交TOP10中,最高价来自传世石涛作品《杜甫诗意册》,以3507.5万元成交;近现代部分则由溥儒艺术生涯中绝难一见的高头大卷《江山无尽卷》领衔,以2668万元成交,也是溥儒第二高价作品。

    2024年3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 10亿英镑 大英博物馆接收史上最高馈赠

    <正>近日,大英博物馆宣布将接收一份价值连城的馈赠:总价值高达10亿英镑的中国陶瓷收藏。这批藏品的拥有者珀西瓦尔·大卫爵士基金会将在借给伦敦博物馆15年之后捐赠这批共计1700件藏品。这些藏品自2009年起被借给大英博物馆,并在专门设计的95号展厅展出。藏品品质极高,众多源自皇家收藏或与之同等品质。绝大部分带有年号款识或纪年铭文,且流传记录详尽,为全球的中国陶瓷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4年34期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专题·特别策划

  • 行走欧洲,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郑朝辉;

    <正>每一处建筑都是空间的实体,更是时间的凝固。每年的春节游,在中国人的旅游目的地中,欧洲一定是个热门去处,而去欧洲一个必看的主题就是建筑。欧洲的文化与文明,先有古希腊起其先,后有古罗马承其后。建筑也是如此。欧洲建筑史跨越数千年,其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让人目不暇接。从古希腊的庄严与和谐到古罗马的宏伟与实用,再到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庄严肃穆,以及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华丽精致,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一段特定的历史与文化。而作为游客的我们常常会迷失在一座又一座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傻傻分不清……

    2024年34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 从古希腊的柱子到古罗马的“包子”

    佳兰 ;关月;

    <正>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的两座里程碑,它们分别以精致的柱式系统和拱券穹顶结构著称。古罗马从古希腊建筑中汲取灵感,发展出越来越具有实用性与宏伟感的建筑形态,将建筑技术与审美理念推向新的高度。古希腊柱子的科学与数学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建筑学的形态和理念。城邦作为古希腊社会的核心,不仅塑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也赋予了建筑独特的文化底蕴,反映在建筑布局和功能设计中,就是强调公共性和开放性。哲学的兴起,则为建筑注入了理性和秩序的精神内核。如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仅探讨了人与世界的关系,还从理性与秩序的角度影响了建筑设计。

    2024年34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3K]
  • 拜占庭建筑:“洋葱头”穹顶的功能与意义

    佳兰 ;关月;

    <正>古罗马疆域很大,公元395年,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古罗马帝国分裂成以罗马为帝都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帝都的东罗马(拜占庭)。而古罗马所信奉的基督教也产生了教派分裂,东罗马信奉东正教,西罗马信奉天主教。公元479年西罗马被日耳曼蛮族攻破,欧洲开始进入了中世纪(4世纪中叶-15世纪)。而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则还接着延续了10个世纪。

    2024年34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9K]
  • 要有光:欣赏哥特式教堂的视角

    佳兰 ;关月;

    <正>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飞扶壁及彩色玻璃。罗马帝国覆灭了,基督教却在欧洲生根发芽,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的唯一宗教,神权时代来临。天主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核心,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赎罪券”和“十一税”等经济手段,天主教会还积累了巨额财富,为教堂建筑和艺术赞助提供了强大支撑。天主教徒深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灵魂的救赎,而通往天堂的途径需要通过信仰和善行。

    2024年34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9K]
  • 文艺复兴式建筑与巴洛克建筑:中世纪的回归与情感体验

    沈蓉;

    <正>文艺复兴,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复兴文艺,复兴什么时候的文艺?当然是罗马、希腊时期的文化艺术。文艺复兴式建筑的视觉特点很简单,左右对称。从中间一分为二,左边一根柱,右边一根柱,左边一扇窗,右边一扇窗。左边一扇门,右边一扇门。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的建筑艺术,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跃,深深根植于对古希腊、古罗马遗产的重新发掘和改造。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文主义的兴起交织,塑造了全新的建筑表现手法和空间观念。

    2024年34期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8K]
  • 现代主义建筑中技术与功能的革新

    S-Rong;

    <正>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社会变革与文化思潮的碰撞。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年)、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年)和勒·迪克(Violletle-Duc,1814-1879年)三位建筑理论家的思想,成为推动现代建筑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是各自国家建筑领域的领军人物,还在建筑学理论的根本性变革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4年34期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2K]

聚焦·品鉴关注

  • 十大发现引领中国艺术市场——《2024中国艺术财富白皮书》全新发布!

    <正>AMRC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与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下称“中金财富”)共同出品的《2024中国艺术白皮书》于近日发布,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为本书提供学术指导。本册白皮书以“聚焦当代:传承与启新”为主题,就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市场数据及未来收藏趋势展开调查、分析,呈现兼具广度与深度的行业研究成果。

    2024年34期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7K]
  • 中国艺术市场竞争格局转型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殷星;

    中国艺术市场竞争格局正在转型,制度创新是关键的推动力。艺术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从艺术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和市场内因的竞争深入研究,涉及买卖双方数量、艺术品差异、市场集中度等因素。结合新技术、新品类和创新模式提升竞争力,但也面临定价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挑战。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创新,建立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规范化交易平台保障公平等。这些措施将促进艺术市场进入新阶段,为艺术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34期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8K]

人物_品鉴大师

  • “非理性”视域下贝尼尼雕塑艺术研究

    贾恒辰;

    贝尼尼是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古典主义和巴洛克风格之间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影响,贝尼尼的雕塑作品表现出了“非理性”的特质,而这种“非理性”正是巴洛克艺术精神内涵的核心之一。本文结合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巴洛克艺术的精神内涵,通过对贝尼尼雕塑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其作品中“非理性”的来源与表现形式,并分析其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存在的独特性,以及哲学层面的“非理性”概念在其创作中的具体连结。

    2024年34期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8K]

人物_艺术学人

  • 实验水墨问题和图像科学

    黄专;

    <正>在中国,水墨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问题,它还是一个跟文化、跟我们的意识形态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水墨这种艺术类型和它在当代世界文明史中的遭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代性案例,如果我们回避水墨问题的话,就等于放弃了中国参加世界发言的一个基本资源。

    2024年34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7K]

人物_画坛纪事

  • 流年线索

    喻红;

    <正>谈论自己的流年线索是困难的。原因是无法客观地看待过去。当时的主观已经模糊,只能用现在的角度去观看,恐怕会有异样。1 1990年在中央美院陈列馆里"女画家的世界"开幕了。我大学刚刚毕业不久,作为这个展览的策划者和参与者,就像每一个第一次办展览的年青人一样在紧张地等待着观众的回应。

    2024年34期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0K]

艺论_品鉴讲堂

艺论_艺术史观

  • 五四运动前油画的“东渐”(4)油画论著的指南

    郭晟;

    <正>绘画的学问如同其他学科一样,由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尽管绘画主要的是靠手头功夫的磨炼和实际操作的提升,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条件,仍然离不开理论的反哺与指导。中西绘画的历史都表明,理论与实践历来是相互依赖和互为补充的,理性之于感性的重要性是自然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更是科学发展中的使然。实践出真知,真知馈实践,理性领悟与感性体悟都是事物直线运动的必要之两翼,既体现平衡,也呈现关照。

    2024年34期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8K]

艺论_学术交流

  • 中国画中水纹图式表现研究

    齐敬峰;

    在中国画艺术中,水不仅是绘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更是一个深受历代画家青睐的创作主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纹样式逐渐从最初在人物画中作为背景元素的角色,演变成为画面的核心焦点,其应用范围也持续扩展。特别是当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出现后,水纹样式的展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在人物画与花鸟画的创作中,水景也常被巧妙地融入,用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内容深度。中国画中水纹样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深刻反映了人们对水的深厚情感,也进一步彰显了水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画家独特的个人情感与审美倾向。因此,深入探讨水纹样式在中国画中的审美表现及其形式特征,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4年34期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5K]
  • 浅析中国传统壁画中虎形象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张丰一;

    中国传统壁画中的虎形象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以图腾形式出现,象征着力量与威严。随着历史的演进,虎形象逐渐融入各类壁画创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通过对中国传统壁画中虎形象的梳理,对中国传统壁画的创作技法和虎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将中国传统壁画临摹和虎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灵活运用,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2024年34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2K]
  • 女性身份的探索——拉妮亚·马塔尔镜头下的黎巴嫩

    施阳;

    拉妮亚·马塔尔是一名青年时期从黎巴嫩移民美国的女性摄影师。马塔尔在创作初期从自己的孩子身上获取灵感,关注、探讨女性从幼年到青春直至走向社会的过程,以此呈现女性的成长历程。随着“911”事件的爆发她认识到自己多重的籍贯,并通过长期摄影项目《五十年后——何去何从?》(50Years Later-Where Do I Go?)对中东地区战争带来的创伤与女性地位进行探讨。马塔尔的摄影作品摒弃了常见的战乱场景等刻板印象,而是通过层次丰富、色彩饱满的图像,揭示了战争的恐怖以及中东地区人民的沉重伤痛。马塔尔与众多摄影师共同讨论中东的严峻局势,呈现了当地妇女从反抗到坚强的过程,她也通过摄影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锚准自己的女性身份,展开富有意义的摄影实践。

    2024年34期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5K]
  • 利奥诺拉·卡林顿绘画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妍;

    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年)在凯尔特神话、宗教、墨西哥神话和炼金术等多种信仰的指引下,展现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人文主义宇宙观。她的绘画作品展示了一种混合生命形态的概念,通过将人类与动物、植物甚至神话生物相融合,表现出一种超越传统现实的视觉语言。在她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动物的灵魂,卡林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在作品中回应着人类与动物如何相处等生态议题,通过一种充满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叙事方式形成关于人类与动物共存的概念,从而传达出卡林顿独特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2024年34期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4K]

品鉴_馆藏物志

  • 曲阳北庙的叙事特征:基于碑文、壁画与建筑的历史叙述

    渠水清;

    祭祀北岳庙的历史起于西汉。北魏后,曲阳修建了北岳庙,成为历朝历代祭祀北岳山神的场所,又经千余年间的不断修葺翻新,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群落,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以“中”为尊、恢宏大气的风格,碑碣林立,且拥有保存完好的巨幅壁画。本文通过从北岳庙的碑文、壁画及建筑等不同的叙事媒介出发,探析其叙事特征及文化内涵。

    2024年34期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7K]

品鉴_品鉴读图

  • 南宋《五百罗汉图》世俗内容解析(七)

    杜恩龙;

    <正>接上期53.马镫、马鞍马镫是一种马具,挂在马鞍两侧,是一对脚踏,供骑马者上马、骑马脚踏之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软质的,仅仅作为上马时的助力使用,骑上之后就不用了。后来才有双边马镫,骑手上马之后,脚部一直踏在马镫上。中国最早使用马镫的应该是匈奴人。没有马镫,骑手很容易摔下来,而且在马上不能自由使用武器攻击敌人。

    2024年34期 142-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 恽寿平与项圣谟没骨花鸟画比较研究

    亓晓琳;

    恽寿平与项圣谟由于生活时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较为相似,加上恽寿平本人甚至直接临摹过项圣谟的作品,使得两人的没骨花鸟画艺术具有相似性。本文通过恽寿平、项圣谟两人没骨花鸟画作品在生活背景、临仿继承、画面风格、思想理念方面的简要分析与比较研究,从而对恽寿平、项圣谟两位名家及其没骨花鸟画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

    2024年34期 150-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6K]
  • 血泪染成林叶醉——项圣谟《且听寒响图》中“树”的双重图像隐喻

    高嵩;

    项圣谟是晚明遗民画家的代表,他擅画山水,尤长于树木,其笔下山石树木造型别具一格,亦具有明显的图像意义。以《且听寒响图》中的树木为代表,其图像隐喻突破了北宋以来画家个人形象的象征意义,表现出信仰具象化与画家内心投射的双重性意味。对于图像象征意味的改造,使得项圣谟的作品区别于其他遗民画家,在晚明绘画史上自成一派,别具一格。本文将重点剖析项圣谟《且听寒响图》中树木的图像隐喻功能,通过对绘画创作过程的梳理,深入分析图像象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确认项圣谟作为遗民画家的特殊性。

    2024年34期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社区_艺术圆桌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思想探究

    陈昌源;

    本文围绕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探究其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通过分析讲话内容,本文揭示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其核心美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文艺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的文艺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82年后的今天仍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家,值得引人深思。

    2024年34期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 从“霸悍”之气谈潘天寿的美学思想

    徐磊;

    回望中国近现代绘画史,潘天寿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名字。他学养深厚,强调从传统中出新,立意、构图、笔墨、意境独出机杼,尤其是以饱含生命力的“霸悍”磅礴之气,在艺术高峰之间另辟蹊径,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巨匠,而贯穿其中的正是潘天寿大历史观视阈下的哲学思考与美学观照。

    2024年34期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5K]

社区_品鉴书房

  • 梵高的画

    罗伯特·瓦尔泽;陈思然;

    <正>在几年前的一个画展上,我看到了一幅可以说是令人着迷的珍贵画作:梵高的《阿尔勒的女人》。这是一位平常妇人的肖像,她年事已高,无疑并不漂亮,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地看着前方。她穿的是素日常见的那种裙子,她的手也是随处可见的那种手,平常得让人不会多看一眼,绝对称不上美丽。她的头发上扎着一根朴素的发带,但这也并不算起眼。这个女人的面容冷酷刚硬。她的五官诉说着种种深刻的经历。

    2024年34期 170-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6K]

社区_艺问艺答

  • 《黑神话:悟空》中的亢金龙的原型在哪里?

    <正>A:《黑神话:悟空》是近期风靡全球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长篇小说《西游记》为背景设定,一经上线就受到来自全世界玩家的瞩目。玩家将扮演一位“天命人”,前往多个引人入胜又风格迥异的西游故地,并遭遇许多强大的敌人与可敬的对手。

    2024年34期 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什么是欧普艺术?

    <正>A:欧普艺术(Op Art)是Optical Art的简称,是指利用视觉错觉创作,主要采用黑白或者彩色几何形体的复杂排列、对比、交错和重叠等手法,让静止的画布仿佛流动起来。因此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欧普艺术是抽象艺术的一种形式,与动力学和构成主义艺术运动关系密切,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非常流行。

    2024年34期 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水晶如何成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创作媒介?

    <正>A: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对能量、疗愈和精神力量的追寻从未停止。20世纪末,玛丽娜就将水晶作为载体进行当代艺术的创作,并在全球各地搜罗水晶。她通过研究地质、藏学和中医明确了水晶和矿物与身体部位之间对应的一套交流系统,并以这种方式把身体艺术与大地艺术联系起来。

    2024年34期 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艺术史是全球的吗?

    <正>A:艺术史是全球的吗?(Is art history global?)这是一个在近二十年被讨论得很多的问题。艺术史作为学科被建立最初的重要动机是对自身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的保护或推崇。这个在欧洲被发明的艺术史学科到了当代被套用在西方以外的各种语境中,其方法与内容出现了严重分歧。西方的艺术史学科发源于欧洲民族主义及现代国家的兴起之时。同时,由于二战之后的解殖进程,欧洲也在反思现代以来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1980年代出现了像“大地魔术师”这种具划时代意义的展览,促使欧洲向艺术史全球化的愿景渐渐迈进。

    2024年34期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