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

独家_策划

  • 宋代耀州窑陶瓷的生活美学研究

    李天;

    <正>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耀州窑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本文聚焦宋代耀州窑陶瓷,深入探究其蕴含的生活美学。通过对耀州窑陶瓷的造型、装饰、工艺及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展现其在满足生活功能的同时,所呈现出的独特审美价值。阐述耀州窑陶瓷如何体现宋代的社会风貌、文化氛围和人们的审美观念,揭示其在生活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意义。

    2024年35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 历史建筑中的镶嵌玻璃修复实例研究——中国香港虎豹别墅

    江子迪;

    <正>本论文研究了中国香港虎豹别墅中花窗玻璃的修复实例,探讨其在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中的重要性。通过详细描述修复过程,包括前期调查、技术方法和材料应用,本文展示了修复工作如何在保留建筑艺术价值的同时增强其文化传承。研究分析了花窗玻璃在虎豹别墅中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整体建筑活化项目的重要性。修复后的效果评估表明,项目不仅提升了建筑的视觉与结构完整性,亦获得了公众的积极反馈。本文最终总结了修复工作的经验,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2024年3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聚焦_甄选

  • 守正出新——李可染山水画创作研究

    厉锐;

    <正>李可染是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改革的主要倡导者,他师从大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无数次深入自然进行写生实践,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自然之美”及其中隐含的艺术规律,将西方绘画元素与中国山水画的精髓进行有机融合。李可染的创新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学习、借鉴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可以不断拓宽我们的创作思路,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本研究对李可染的艺术生涯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写生实践对其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影响,再从技法、用色、意境及构图等方面探讨其创作特点。

    2024年35期 9-12+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1K]
  • 一种当代珐琅图像生成的路径(上)——基于版画和陶瓷艺术形态再设计的可持续价值建构

    欧阳昱伶;

    <正>跨学科(跨界)的实验有可能提供当代珐琅拓展,它是一种艺术创作方法,它是创造思维的一次的“嫁接”。通过将版画与陶瓷跨界实验,艺术家探索了不同纹理和表面处理之间的互动。这种跨界实验可以在“分层应用纹理来构建空间”和“完形形态”之间形成结合,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现珐琅利用不同的造型策略追叙一种扩展。我们不仅仅把现有知识的增长与创造力相连接,我们找到一种新的观察方式,构建出一个更加丰富和细腻的存在形式,它们的意义取决于展现出某种内在邂逅的最重要特征,使“交织的实践”表明了一种拓展当代珐琅艺术的路径变得更加独特的弹性系统。

    2024年35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7K]

人物_发现

  • 大小调体系与半音化的交织——以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例

    邢鑫迪;

    <正>19世纪晚期半音化思维进一步瓦解以大小调为主的传统调式思维。两种思维并非泾渭分明,作曲家有意识地用半音化模糊调性,但调性思维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依旧在潜意识层面影响着音乐创作。本文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晚期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调性分析及半音化分析,来探究两种思维如何在一部作品中共存。

    2024年35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5K]
  • “文墨并重、融古出新”——程钜夫书法题跋探究

    戚馨予;

    <正>程钜夫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大家。通过厘清《雪楼集》中史料,可知其题跋共九十二篇,有关书法的仅十三篇。首先,钜夫书法题跋的时代集中在宋元时期,仅一篇为东晋作品;其次,题跋中有关书家其人其事共九篇,书法品评共四篇,蕴藏其“文墨并重、融古出新”的书法审美取向;最后,其流传至今的《薄云之谊帖》与《行书致月庭手札》作品之风貌亦受其书法审美观念的熏陶与浸润。

    2024年35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 探析段正渠陕北题材作品中的乡土文化精神

    郭鹏;

    <正>段正渠是当代著名油画家,他的创作以陕北题材颇具专长,作品蕴含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文化精神。段正渠在创作中融入了对陕北黄土地的热爱之情,表现了陕北农民坚韧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其作品是一幅陕北精神的图谱,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著名油画家段正渠的艺术创作与陕北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80年代末,段正渠第一次走进陕北,从此被这片黄土地深深吸引,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以画笔讴歌陕北的风土人情。段正渠笔下的陕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既展现了当地农民质朴善良、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也寄托了艺术家对故土深沉的眷恋之情。

    2024年35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6K]

大家_视点

  •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性和科技性表达

    常莹;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为核心,打造跨界融合的文化产业链,以“艺术+”“科技+”的形式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达到形象与文化融合、文化与产品融合、产品与市场融合的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新质生产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构思、艺术设计方法等,将一个故事、一个形象打造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IP,打造“同一文化IP、多种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创新业态。

    2024年35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8K]
  • 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郭依诺;

    <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互动特性,为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视角。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过载、快餐化、娱乐化等问题,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诸多困扰。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出发,剖析新媒体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创新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创新策略,以期为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3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书院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以明礼住宿书院为例

    张琳;张雯璐;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应坚持党的领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当中。书院制是一种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汲取并兼容了西方住宿书院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精髓。郑州西亚斯学院坚持中西合璧的办学理念,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西方文化中的“博雅教育”。

    2024年35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 潮汕文化元素在成人高校美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陈淼辰;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潮汕文化元素在成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应用。通过项目式学习(PBL)模式,设计了潮汕节日文化主题插画创作任务,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并推动潮汕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4年35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AIGC赋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与变革

    欧阳帆;

    <正>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与革新,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这一前沿技术范式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并已在社会生活各层面实现深层次的渗透与交融。AIGC通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能够高效生成多模态内容,如文本、图像、视频等,展现出超越传统人工制作的生产力。教育领域作为AIGC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之一,也逐渐受到来自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的关注。

    2024年35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博览_传承

  • 四川传统戏剧:地域文化滋养下的艺术瑰宝发展分析

    张晖;

    <正>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川传统戏剧经过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然成为地域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璀璨瑰宝。在四川众多戏剧形式中,川剧以其独特的五大声腔、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脸谱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鉴于此,本文首先回溯四川传统戏剧的发展历史包括唐代起源、明清发展、现代发展三个阶段,继而分析地域文化对四川传统戏剧的滋养,最后提出地域文化滋养下传承四川传统戏剧艺术的建议,以期向读者展现四川传统戏剧的非凡魅力,并激发更多人士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切关怀。

    2024年35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壮族母语合唱与指挥人才在当代的实践

    张勤;陈力瑜;

    <正>广西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壮族母语合唱与指挥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广西艺术学院,充分利用其在人才培养、科研创作方面的资源优势,针对壮族母语合唱与指挥人才紧缺的现状,精准设置课程并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了学员们的综合素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项目包含了壮语语音、壮族音乐理论,合唱、指挥、创作、田野采风等课程,构建了优质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加大了对母语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推动壮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在传承、传播和创新方面积累成功经验,与其他少数民族母语合唱与指挥艺术共同发展。

    2024年35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8K]
  • 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色研究

    朱婷婷;

    <正>《女驸马》是黄梅戏中的经典之作之一,主要讲述了冯素珍为了救出未婚夫李兆廷,女扮男装进京应试,成为“驸马”,经历种种波折后真相大白且喜获圆满的故事。该剧融合了爱情、忠诚和智慧等元素,在情节上既有曲折离奇的一面,又不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文章围绕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色展开探讨,首先对黄梅戏和《女驸马》进行了基本论述,其次,分别从故事剧情、人物形象、语言唱词、唱腔伴奏、服装道具、表演技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黄梅戏《女驸马》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经分析发现,黄梅戏《女驸马》具有“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

    2024年35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 崇左壮族音乐的历史脉络发展变迁

    李玉婷;

    <正>崇左壮族音乐在壮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较早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民间节庆。明清时期壮族音乐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戏曲音乐的崛起和文人对壮族音乐的记载。民国时期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新音乐元素的融入使音乐教育初现端倪。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的扶持政策推动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发展。

    2024年35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数字化视域下山东省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研究

    张书玉;

    <正>在数字化视域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数字化处理角度出发,以山东省非遗文化为例,通过分析山东省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层次价值、山东省非遗文化传播中的不足展开研究,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更多人了解、欣赏和学习非遗提供平台,从而有效应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2024年35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黔东南原生态苗族民歌艺术价值及其实践运用研究

    孙鹏飞;

    <正>黔东南原生态苗族民歌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苗族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多样的风格特点。研究黔东南原生态苗族民歌价值,并将其运用在实践中,既能丰富学习内容,又能促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学习独特的歌唱技巧和表现手法,深入了解苗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综合艺术修养,激发民族音乐的兴趣,为黔东南原生态苗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35期 69-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 秦腔旦角手势分析与表演艺术的研究

    杨平;

    <正>秦腔旦角手势是戏曲艺术中重要的表演元素,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意境表达功能。在手势动作加持下,旦角角色能清晰地传递内在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戏剧情节。文章以秦腔旦角手势分析为切入点,在充分了解秦腔旦角手势的基础上探讨秦腔旦角手势表演的原则和艺术实践,希望切实强化秦腔旦角手势表演效果,用不同手势呈现出旦角细腻的情感与鲜明的个性特征,彰显戏曲艺术的传统魅力与独特价值。

    2024年35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基于生命联系的潮州歌册保护模式探析

    何蕾;

    <正>潮州歌册作为潮州文化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保护人员对这一文化的保护不应局限于物质载体的保存,还应考虑其内在的生命活力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文化保护人员要挖掘其深层文化逻辑,唤醒这一文化形式,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潮州歌册的特色与艺术魅力,明确潮州歌册对潮州人民生活的影响,提出基于生命联系的潮州歌册保护策略。

    2024年35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博览_艺苑

  • 传统意蕴与现代设计语言的交织——中国传统纹样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王艳;

    <正>中国传统纹样璀璨、多彩,从题材、样式到风格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且作为优秀的艺术资源,在现代设计与应用中不断变化与发展。从中国传统纹样中汲取营养,既是设计者提高自我设计能力的良好途径,也能拓宽设计思维,使得平面构成设计作品兼具传统内涵和现代设计形式。

    2024年35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材料的重组——拼贴艺术中的“褶曲”研究

    董星辰;

    <正>拼贴艺术是当代美术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对材料的创造性应用和多元混搭在当代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德勒兹的“褶曲”概念以独特而复杂的哲学视角考察材料的折叠、变形、重组,揭示了拼贴艺术中材料体现出的内在或外在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拼贴艺术中的“褶曲”状态,分析这一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部分:材料的重组和折叠。

    2024年35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 基于OBE理念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Ⅰ》研究

    李小倩;阮训苗;

    <正>随着OBE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并积极探索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Ⅰ》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目标。本文将探讨如何将OBE理念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024年35期 88-9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 实验性字体设计在动态海报中的应用研究

    王雨彤;

    <正>在视觉传达的发展历程中,海报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选取在设计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海报设计和实验性字体设计作为研究的两个方面,目的是将实验性字体设计作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以多元表现形式来呈现在动态海报中。当今时代逐步趋向多媒体时代,人们对于视觉美追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2024年35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产品包装中地域文化资源的艺术转化路径

    李静;

    <正>挖掘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是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灵感来源。在产品包装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资源的艺术表达及转化,对地域文化起到正向宣传作用,也使受众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大集合,通过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中的相关元素如何转化成视觉可以清晰准确接受的形式,使受众接收到有效的信息传播、使地域文化资源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

    2024年35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非常_观察

  • 三位一体生态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基础构成Ⅱ》为例

    苗琳;

    <正>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自2024年起以美术生为招收对象,与以往编导生不同,美术生对于色彩的把握、形象的塑造、场景的还原等都有先天的优势。《基础构成Ⅱ》课程中色彩教育是整体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训练之一,通过了解色彩基本概念,学会应用色彩表现,结合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专业特性,能够分析影视当中的色彩意向和色彩表达,这些成为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基础构成Ⅱ》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探讨色彩教学及其课程设置的问题,而色彩课程的设置水平和方向又是影视摄影与制作系未来发展的质量的一种体现。

    2024年35期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东北地区养老社区中疗愈景观研究

    徐琪;韩锋;

    <正>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其养老社区的设计与发展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东北养老社区中的疗愈景观设计,深入探讨了疗愈景观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机制及设计策略。研究发现,疗愈景观通过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以及文化特色的融入,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升其幸福感和归属感。

    2024年35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专题_聚焦

  • 舞蹈音乐结构和舞蹈表演关系研究

    殷姿;

    <正>舞蹈音乐结构能够在不同类型的舞蹈表演中起到引导、烘托的作用。借助音乐,舞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情感的起伏,进而增强表演的感染力。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结合,可以使表演在音乐的推进中逐层深入,情感也随之递进。本文主要以舞蹈音乐结构与表演的互动关系为核心,探究不同结构形式如何在舞台上影响动作编排。

    2024年35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2K]
  • 舞蹈治疗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调节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郑上雨;

    <正>青少年处于人格心理养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习压力的持续增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心理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但其局限性日益显现。传统方法往往侧重于言语交流和理性分析,而对于一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和体验,这些方法往往难以触及核心。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以更全面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舞蹈治疗更重视青少年的参与,能够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近年来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调节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2024年35期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品鉴_丹青

  • 美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索研究

    巩小波;

    <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正深入人心,并成为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共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通过美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将持续优化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发挥课堂与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既要尊重借鉴国际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做法,又要从中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实际特点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完善中国特色美育课程体系,以美育人。

    2024年35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插画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探索与实践

    郭雨林;

    <正>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插画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了满足插画应用的多元化需求,人们正尝试各类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现从插画概念分析入手,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形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插画设计的价值,针对性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并结合传统节日、民族元素、传统色彩、历史文化元素等多个方面,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插画设计的创新性融合,为插画设计增添丰富内涵。

    2024年35期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7K]
  • 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运用分析

    刘凯;

    <正>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主力军,因此,学生的成长与成才需要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高校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使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心理疏导中,音乐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方式,现阶段广泛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借助音乐治疗,不仅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具体运用措施。

    2024年35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品鉴_媒介

  • 小剧场话剧演员的控制力

    唐杰;

    <正>小剧场话剧以其独特的观演距离和互动方式,对演员的控制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员需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内,精准传达角色情感,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本文通过分析演员在言语、肢体和情感表演中的控制力,探讨其对剧目传达和观众情感共鸣的影响。研究发现,演员需通过细腻的情感把握、准确的言语表达和灵活的肢体语言,在有限的舞台环境中创造真实的表演体验。同时,演员需具备快速适应不同舞台情境的能力,以及与观众建立即时互动的技巧,从而增强小剧场话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旨在为小剧场话剧演员的控制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024年35期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1K]
  • 新空间 新机遇 新发展——南京青春剧场的运维与思考

    陆国桢;

    <正>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剧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南京市青少年宫青春剧场作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演出场所,其运维对于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南京市青少年宫青春剧场展开思考与研究,分析其在新空间发展环境下的运维情况。

    2024年35期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4K]
  • 《诗学》的情节与《戏剧本体论》的情境——兼谈《戏剧剖析》对情境理论的影响

    沈昔潼;

    <正>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艺术与美并置,从而将诗及诗的领域纳入了美学研究的领域。在亚里士多德对诗的阐述中,既有对艺术文本如何着手、如何研究的方法说明,也有对诗这一个别事物本身的本质追寻。无论是方法还是本体,无疑都在极大层面上影响了后世戏剧理论的研究。故本文将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部分章节为文本参考,通过结合马丁·艾斯林《戏剧剖析》中的部分观点,试分析谭霈生所提出的“戏剧情境逻辑图式”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024年35期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戏剧创作风格的影响研究

    马嵚崟;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对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戏剧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束缚,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在当代戏剧创作中,后现代主义不仅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更是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深刻批判与反思。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戏剧创作风格的影响,分析其在叙事结构、文化融合、社会议题探讨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以期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024年35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 动漫设计色彩融合数字绘画:“纸上CG”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倪阳照;洪晓云;

    <正>《色彩》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新生在第一学年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当前色彩课程教学普遍沿用高考水粉色彩教学及“直接画法”,这对大学艺术专业学生存在显著局限:一是难以与大二数字绘画课程有效衔接;二是未引入“色膜”(即数字绘画中的“图层”)概念。对于我校动漫设计专业同学来说,大二的核心软件课程“数字插画”“角色设计”“三维建模”重在图层与材质的运用,在数字绘画中,可以在不同的图层绘制线稿、固有色、光效等,而这在多数架上绘画材料中难以实现,尤其是非油画材料。本文将设计类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间的渗透和承接。

    2024年35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品鉴_音韵

  •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声乐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尚春来;

    <正>本文以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研究视角,剖析高师院校声乐教学的主要问题,同时对照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探索高师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评价模式,以期在持续改进中,推进教学课中与课外,闭环式的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升声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课程的“两性一度”,契合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提出合理化的因应创新实践策略。

    2024年35期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 从音乐艺术角度看中华文化

    钱纯纯;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深刻的历史背景。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体现,更是哲学思想和社会价值的载体。本论文旨在从音乐艺术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重点分析音乐如何与中华文化思想结合,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深远影响。通过研究音乐在历史、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深入挖掘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进一步理解音乐如何承载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

    2024年35期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价值及实践策略

    魏哲渊;

    <正>为生动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与意境,钢琴即兴伴奏以丰富的和声与旋律渲染音乐氛围,增强整体的表现力,并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演奏者可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自身风格进行调整,使其被广泛用于各种音乐场合,不仅提升了音乐感染力,还为演唱者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形势背景,简要介绍了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审美特点,并对其艺术审美的具体表现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价值及教学策略,旨在充分彰显钢琴即兴伴奏的艺术魅力,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2024年35期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 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

    李雅宁;

    <正>音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情感内涵。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音乐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本文深入探讨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分析当前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教育、媒体、产业融合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多个角度探索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2024年35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舒伯特艺术歌曲套曲《冬之旅》音乐特征与演唱研究

    文翔浩;

    <正>舒伯特艺术歌曲套曲《冬之旅》在浪漫主义音乐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其音乐特征与演唱策略对声乐教学与实践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旨在解析舒伯特通过主题动机、调性和声色彩、节奏变化等音乐元素表现的情感张力,并深入探讨演唱中呼吸控制、声区转换和节奏掌握的策略,揭示作品中的深层情感结构与技术要求。通过系统化分析,为艺术歌曲的教学和演绎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声乐表现力与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2024年35期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中国传统乐种在音乐院校中的传承——以《弦索备考》为例

    高伟;

    <正>《弦索备考》又称《弦索十三套》,是明清时期的非常盛行的乐种也是中国民族民间乐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知为何,却瞬间销声匿迹,人们只能慕其名而不能闻其声了。通过几代人一系列的努力,才将几近失传的《弦索备考》重新复原。在21世纪的今天随之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乐种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此像《弦索备考》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音乐院校作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更应该将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本文将从《弦索备考》的复原重现的传承背景出发,探讨中国传统乐种及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院校中该如何传承等问题。

    2024年35期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1K]
  • 跨文化交流:新世纪中国对非洲音乐的探索与实践

    王晨曦;

    <正>步入新世纪,全球化进程迅猛推进,跨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且深刻。中国与非洲这两个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地区,彼此间的联系持续强化。其中,音乐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非跨文化交流的浩瀚天空,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剖析新世纪中国对非洲音乐在研究、演出交流、教育融合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细致探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国与非洲音乐文化的互动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坚实的参考依据。

    2024年35期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社区_争鸣

  • 从体育视角探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转型——以壮族三月三为例

    赵晋;

    <正>壮族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节假日。在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广西各地不仅开展传统的体育活动,还开展了篮球、自行车马拉松等现代体育项目的竞赛活动。本文探讨了壮族三月三在现代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参与度不均衡和组织管理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对保护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节日创新与现代化和促进经济效益与旅游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代转型发展。本文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现代价值,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增光添彩。

    2024年35期 173-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 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学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段芷煜;段黄蕊;陈恬畅;

    <正>盐城作为海盐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盐城的非遗文化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研究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非遗文化与研学旅游的结合,分析其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潜力。结合现代教育与文化体验的研学旅游,不仅能提高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参与感,还能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024年35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 新时代高职院校文物考古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许倩;

    <正>经济结构转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复合型人才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方向。本课题主要结合高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围绕如何全方位多角度地完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题展开研究。本文主要针对高职类院校文物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找寻考古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2024年35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 基于大数据的声乐学习者个性化方案设计研究

    梁毅;

    <正>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声乐学习新生态在信息爆炸的浪潮中逐渐形成,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从基础发声训练资料到复杂的音乐理论讲解,面临着选择困难。传统声乐学习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每一名学习者呈现出的独特生理条件、心理特点和技能水平。大数据技术为声乐学习开启新的机遇大门,借助强化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优势洞察学习者的细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开启声乐学习的全新时代。

    2024年35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 何以提升中职音乐教师数字素养——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

    何溢欣;张淑;

    <正>基于学生视角,考察中职音乐教师数字素养发现:中职音乐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和“专业发展”尚待发展;教师的数字化实践方式较为单一。据此,应打通兼具“专业特色”与“数字素养”的音乐教师教学空间;强化教师“重技重人”的数字化音乐教育自觉;构建凸显学生主体的音乐教师数字素养评估工具;塑造“资源可及”与“知识共享”的音乐数字化教研条件。

    2024年35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 冰雪营地经济与乡村文化保护的双赢策略研究

    姜昕;高秀艳;

    <正>在冰雪运动全面普及,冰雪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得我国东北乡村地区的冰雪营地实现了大规模建设,同时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更大突破,应在促进冰雪营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乡村文化保护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不断探索和挖掘全新双赢策略,与其他领域跨界合作,展现出全新文化内涵,最终形成全新双赢发展模式。整个过程中,还要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发挥人才力量,不断探索新经济发展模式,同时构建乡村文化保护新体系,真正为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助益,获取更大突破。

    2024年35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 征稿函

    <正>《艺术品鉴》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第一本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艺术类、文艺人文类、艺术品类大型文化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406,国内统一刊号:CN61-1485/J,邮发代码:52-215。特别说明:1.可刊登彩版作品(画作、音乐、文物、名人简介、作品选登)2.封面、封底、封三均可刊登作品以及广告宣传。

    2024年35期 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