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玥;张迪;
<正>音乐感知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语言、情感表达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展现自身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文章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内容,分析音乐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培养意义,通过音乐要素学习与训练等,分析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听音练耳训练等建议,分析创作能力培养策略,以期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
2024年36期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 曹军;
<正>随着教育的革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在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跨学科教学亦是如此。本研究聚焦于跨学科视角下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整合,通过理论阐述和真实案例分析提出跨学科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实施策略。跨学科音乐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促进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跨学科教学在教育界引起了一番轰动,成为焦点议题。跨学科学习的核心在于融合了多门学科知识,在学科的交融、知识的交错中寻求解决方案,推动学科间交融与深度渗透。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科,教学涵盖丰富,与众多学术领域紧密相连。因此,跨学科音乐教学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024年36期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张启源;
<正>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特殊儿童,包括孤独症、智力障碍、情绪障碍等群体,音乐治疗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它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例如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色刺激,增强其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在社交沟通方面,集体音乐治疗活动能鼓励特殊儿童与同伴互动、合作,提高其社交技能和表达能力。同时,音乐治疗有助于情绪调节,为特殊儿童提供情感宣泄和舒缓的途径,减少焦虑、攻击性等负面情绪。在认知发展上,音乐元素的学习和体验可以提升特殊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辅助其学习过程。此外,音乐治疗还能增强特殊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促进其整体发展,为特殊教育带来积极且独特的作用。
2024年36期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覃锋达;
<正>本文以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为经典学科的发展基础,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作曲教学实体——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和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品牌的学科优势,以在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作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项目建设使命,拟以服务地域(广西)音乐创作为导向,并以国内外同行作曲学科专业为前沿视野,力争对现有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教学改革,并与专业基础技术训练(包括教学形式)和国内外学术论坛、作曲比赛以及人民群众所需的实用音乐创作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教学理念和与学科前沿发展态势相融合,强化“教研合一、创演一体、赛学互助、弘扬传统”的“纵横培养、多维探索”应用型教学改革发展模式,进而促进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曲学科建设发展,为学生造就过硬的作曲技术和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2024年36期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3K] - 何依璇;
<正>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现状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当前,高校民族器乐在教学方法上,多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模式,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艺术、人文学科的结合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聚焦于技巧和音乐理论,未能与其他艺术、人文学科有效结合,限制了学生对民族器乐文化内涵的深层次理解。
2024年36期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蔡雯;
<正>根据艺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统计,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担任从幼儿到中老年人群的音乐教学工作。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如何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幼儿和中老年学习者的共通点与差异性,并基于此分析和总结教学方法与规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未来职场所需技能。
2024年36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